“風雨兼程70年,我與糧油的故事”征文活動②:“發得出、停得住”——銘于心踐于行
今年是湖南糧油集團建企70周年,我作為一名在公司服務32年的糧油人,回顧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感慨萬千。湖南糧油集團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在全國供應港澳“三趟快車”偉大創舉中一直發揮“領頭羊”和“定海神針”的巨大作用,充分體現血濃于水的同胞深情。我一畢業便來到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工作,最初十年在深圳筍崗北站從事活大豬出口驗收工作。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多少艱難困苦和惡劣的工作環境,都不足以讓我銘記在心,唯獨每年總結時必寫的“發得出、停得住”這件事讓我記憶深刻,難以忘懷。
活大豬是湖南糧油集團供應香港的主要鮮活商品,同時我們還肩負著一個重大使命:關鍵時刻要能夠發得出、停得住,保香港市場的正常供應。貨源短缺時,必須要做到隨時組織、發運供港活大豬,及時運輸到深圳;貨源充足時,又要能夠及時停止或減少發運。湖南糧油集團深圳筍崗北站和清水河倉庫不僅是穩定的供應基地,更承擔了全國供港活大豬的蓄水池和調節閥的職能。
圖為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清水河倉庫裝卸照片
圖為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筍崗北站的照片
深圳筍崗北站的活大豬每天分三班出口:早晨8:30、中午12:00、下午17:00。出口前要點驗活大豬的數量、重量,剔出病、殘、次、死豬,打掃好車內衛生、喂好飼料和水,保證深港段生豬的正常需求;早班必須在早晨8:10前要做好所有工作等候動檢檢疫和邊檢檢查放行。中班和晚班出口則要根據香港市場的行情安排。
圖為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清水河倉庫的全貌
那時候因為交通運輸不方便,為了保證供港,每個省都會有一定數量的生豬停留在筍崗北站的站場等待出口,大多數時候以湖南糧油集團的生豬留站最多。在此期間,我們每天下午都要對留站的生豬進行巡檢和預驗收,剔出殘、次、病、死豬,給留站車輛補充飼料。貨源充足時,在筍崗北站的留站生豬多達五六十車,最長留站時間有一個星期。
圖為湖南糧油集團清水河倉庫活生豬存欄照片
我們每年都會就專門生豬運輸的“發得出、停得住”總結一年來的生豬發運、留站、驗收情況,并將此納入全年的工作總結報告的重要內容。用于表現湖南糧油集團敢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無不克的強大決心,敢于克服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任務的戰斗力。
1994年華東地區大水災,江西、浙江、上海等地供港生豬無法運到深圳,嚴重影響香港供應。湖南充分發揮臨近廣東的地理優勢,積極組織搶運、強運生豬到深圳,甚至把內銷到深圳的生豬征用出口,保證了香港市場的穩定。因湖南糧油集團累次在緊要關頭的優異表現,曾多次受到國務院原外經貿部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贊揚。
記得九十年代中期,我們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中轉部門的幾個同事都住在羅湖區田心村。上班為了趕時間,每天早晨5:00就出發,抄近路從筍崗村到北站的鐵路橋下面的橋洞穿過去。這個橋洞里有七八十米長,里面的壁上布滿了通訊線路和鐵路電線,黑漆漆的看不到頭。我們騎著自行車慢慢往前走,只能用按自行車的鈴聲“滴滴”和喊咳嗽聲“嘿嘿”來告訴大家和對面的行人,避免發生碰撞。
有一年的臺風季節,外面狂風暴雨,洞子里蓄了很深的水。走其他的路雖然安全一些,但時間會比較長,將影響正常的出口驗收工作。我們還是堅持從橋洞里過,踩著自行車往前走,水淹沒了自行車的輪子,漫到了腰際,阻力很大,騎得艱難又費勁。到了中轉站換下衣服,擰干水、穿上、又開干了。
一連幾天我們都是這樣通行,直到有一天我們穿過橋洞后,聽說前天晚上發生橋洞電線漏電導致有人死亡的新聞,我們才不得不放棄暴雨天“趟水”走近路的方式,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后怕。但是,想當時在筍崗北站的活大豬出口驗收工作,往往越是極端天氣和節假日就越忙,只有爭分奪秒才能完成任務,才能保證好香港市場的供應和留站車輛及人員的管理,吃點苦、冒點險,湖南糧油人也無怨無悔。
湖南糧油集團自1952年從事鮮活商品出口以來,我們無數糧油人用自己的實干、苦干造就了糧油的輝煌歷史。往事已已,來者可追,新的時代面對新的使命,我們要將老一代糧油人吃苦耐勞、扎實肯干、不怕苦累、風雨無阻的實干精神和情懷傳承下去,面對困難要發揚“趟水上班”的精神,要有“發得出、停得住”的決心,勇于擔當,爭做新時代的糧油人!
(作者:王東旭 現任深圳市華實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副總經理,兼任醫療器械部經理。湖南溆浦人,1990年長沙農校(現湖南生物機電職院)畢業即來湖南糧油工作,歷任湖南糧油集團深圳公司中轉站驗收員、副站長,倉儲部副經理。湖南新五豐深圳分公司倉儲部經理、新五豐晨豐食品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深圳市華實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等職。)